俄罗斯总是被调侃成“战斗的民族”,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至少某种程度上是从小教育培养的特质。与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把孩子当宠物养,子女拿父母当下人使”不同,俄罗斯小孩子打小起就被虎爸虎妈们“放养”,从小培养生存技能、独立能力和责任感。超过七八岁,父母就会像成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了,无论在家里还是外面都会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今天带你一起去看看俄罗斯的小盆友是怎么成长,并逐渐突显“战斗气质”的。
【耐寒皮实的宝宝】在中国父母的意识里,刚出生不久的小朋友是绝对不能大冬天里推出来遛弯的,但是俄罗斯的小盆友可能根本不怕风雪,冬天也照样会被推出来散步,小宝宝也非常配合,不管什么样的天气,下雨或者下雪都安静的躺在婴儿车里不哭不闹,这种条件下使得俄罗斯小宝宝拥有了很好的抵抗疾病能力。
【“家养”or“放养”】在俄罗斯不管多小的孩子,都可以充分的接触大自然,或是深秋在树林里静静的享受阳光,或是盛夏在海边吹吹海风,着凉感冒似乎和俄罗斯小宝宝没啥关系,也许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为健康体魄打下了坚实基础。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父母养孩子是“家养”,好像温室的花朵被紧紧地保护起来,俄罗斯父母是“放养”让孩子去接触他身边的一切,哪种方法更好呢挺值得思考。

【朋友式交流】俄罗斯的爸妈对待孩子就像朋友一样,从小帮助孩子建立了平等的观念,让他知道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并且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中国的父母教孩子要对长辈有礼貌的时候,俄罗斯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思考人生价值了。

【责任感】从出生开始,俄罗斯宝宝就在不断的适应周围的环境,有意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以至于到四岁左右俄罗斯小朋友就知道照顾弟弟妹妹啦。经常听到他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虽然弟弟有时候会打我,但我还是很爱他”,让人听了心里暖暖的。父母不在身边时,这份责任感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可以说这份责任感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不该承担的,也可以说正是这份责任感让俄罗斯的孩子成长的更快。可能我们中国的小朋友很少能感受到这种温情,因为在计划生育国策下我们做独生子女太久啦。
【独立能力】俄罗斯的“小大人”五六岁就开始有独立意识了,在地铁和公交车上会主动给带着小孩的阿姨让座,自己过马路,绅士的和周围的人打招呼,突显成熟的气质。而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小学生还需要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每天接送上下学。
【自己走路】俄罗斯小朋友自从学会走路之后,就很少被家长抱,走路还不稳,已经被拉着一起跑着追公交车了,完全享受不到被抱的待遇。即使在人群中也是自己打拼,尽量不被撞倒或踩到,即使这样也很少见到俄罗斯小朋友哭,都会默默的在人群中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鼓励多生】俄罗斯家庭有这样一个特点,要么一个孩子都没有,要么至少有三个。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口长年处于负增长状态,政府实行鼓励生育政策,生的孩子越多福利就越多。每年还会为生最多孩子的母亲颁奖,有三个等级的奖项,其中生十个或十个以上孩子的母亲可以获得最大的奖励。政府和社区为了建立俄罗斯人的家庭概念,每年都会举行例如“博物馆之夜”这类的活动,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离。 (来自:腾讯国际新闻)
【颜值颇高】见到了俄罗斯小朋友才知道,原来洋娃娃都是照着他们做的,他们拥有颇高的颜值。俄罗斯人的眼睛有绿色、蓝色、褐色等几种颜色,在宝宝出生之前探讨孩子的眼睛将来会是什么颜色,也是俄罗斯父母的一大乐趣。

【军事训练】在俄罗斯的一些地区,孩子从8岁起就要开始接受军事训练,在少年军营里,他们不仅要学习如何使用枪支,还要学会匍匐前进、紧急救护、铺设管线以及应对生化武器攻击等技能。相比较在中国,我们的孩子从高一开始才能体会军训,要摸到真枪实弹那也许得上大学之后了。

【叛逆少年】不得不说俄罗斯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也要经历不可避免的叛逆期,和之前会有很大的反差。责任感逐渐变弱,很少和父母沟通,抽烟、喝酒是常有的事,并且伴有“长残”的趋势,颜值直线下降。

【14岁适婚】在俄罗斯最早的结婚年龄是14岁,这在我们中国父母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同一时期的中国少男少女们还是豆蔻年华,连“花季雨季”都没盼来。但是,俄罗斯人就是在这十四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坚强过、成熟过、叛逆过,在他们身上早已深深地留下了俄罗斯人独有的国民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