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捷接受记者采访。东北网记者刘仲实摄
东北网7月24日讯(记者 宋蔚 摄影 刘仲实)在俄语风采大赛晋级赛的赛场上,出现了一群老年人,他们就是“老枫树合唱团”。
其中有一位熟悉的身影,他就是第一天担任评委的赵先捷老师。赵老师今年已经76岁了,教龄40多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曾经有多次机会转入管理层,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还是喜欢搞教学,让我去管人,我可不干!”
赵老师给记者讲了黑龙江大学的历史,他算是看着黑大走到现在的一名元老了,黑龙江大学俄语系是全中国最好的,它的前身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俄语大队,1946年搬到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直到解放后才搬到了哈尔滨市,搬到哈尔滨后成立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1954后改名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到1958年在外国语学院的基础上更名为黑龙江大学,从最初的两个教学楼,一直到现在这个大规模的校区。
赵老师说:“我1950年考上的大学,三年后学校推荐我去莫斯科大学留学,在俄罗斯学习了五年半,1960年回国时,黑龙江大学已经初具规模了。我们同学一共有10人左右留校当了老师,我是其中之一。我这一教就教了40多年啊!”赵老师退休后仍然没有休息,他加入了“老枫树合唱团”,每周两次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他说:“我们‘老枫树’的主要成员是黑大退休的老教师,大家都是因为喜爱唱歌走到了一起。我从留学时就学会了唱俄罗斯歌曲,一直唱到了现在。我们‘老枫树’的宗旨就是自娱自乐,以歌会友。”
最让赵老师骄傲的是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也是黑龙江大学俄语系毕业的,现在是天津天狮集团驻俄代表,赵老师骄傲的说:“他去俄罗斯鄂木斯克大学留学过,2006年参加俄语口语大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比赛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他是瞒着我们所有人参加的比赛,现在他已经超越我了!”
说到俄语,赵老师说:“目前的俄语现状是断层现象,会说俄语的人老的老、小的小,太缺乏中坚力量了,真正能拿得出去的‘成手’太少了。我现在身体还不错,有活动时能帮忙就帮忙,这样生活比较充实。我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三亚,毕竟岁数大了,那边的气候条件对身体比较好,在那边我也不闲着,我去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继续教俄语。我教课不用给我多少钱,就是想发挥余热,海南那边缺少俄语教师资源,总不能让学生等老师吧,所以我就去给他们上课!”
赵老师评价了这次大赛:“看到这么多年轻人能这么积极的参加比赛,我感到很欣慰。这次俄语风采大赛办得非常好,以后要多办这样的比赛,让我们大家都能加入到俄语学习大军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