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屠格涅夫作为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自然风景的描绘一直是其小说不可分割的构件,而月亮作为风景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作品不可忽略的一个至关紧要的细节。在屠格涅夫小说《前夜》、《罗亭》、《贵族之家》、《阿霞》、《幻影》和《三次偶遇》文本材料之基础上,本文简要分析月亮这一形象在屠格涅夫小说中的艺术功能以及象征意义。
月亮在天文学家或者地理学家的眼中也许仅仅就是一个天体,地球的一颗卫星,是没有温度的中性立场存在物。但在具体文化语境中,月亮常常会使人引发联想,唤起人们的独特感受。比如,中国人一定会联想到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折桂》,联想到月饼、家、团圆等。中国文化中,月亮的意象与爱情密不可分,比如成语“月下老人”“花前月下”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在文学文本中,借助月亮抒发情怀的更屡见不鲜。中国人习惯、喜欢用圆月来表示完满,借圆缺的月亮抒发爱情的得意与失落。中国人对月亮情有独钟,外国人亦如此。屠格涅夫在小说中就多次描写月亮,并赋予月亮艺术功能与象征意义。
1.月亮的艺术功能
月亮作为景物描写的一部分,其最基本、也最直接的艺术功能就是指出人物活动的时间———月夜。比如小说《罗亭》中,罗亭与娜塔莉亚约会,向她表达爱慕之情,就是在一个“月华如水”、“半轮残月透过疣桦黑蒙蒙的枝叶间隙,洒下金色的清辉”(屠格涅夫2015:83)的夜晚。除了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这一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屠格涅夫笔下的月亮还有以下两个功能:刻画人物形象,从侧面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创造特定氛围,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1)刻画人物形象,从侧面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前夜》里,别尔谢涅夫与自己喜欢的人———叶连娜在花园谈话,两人都体味到了温柔的、令人陶醉的情感。他们分别时,“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未圆的月亮高高挂在半空,银河已经放出光芒,星星也陆续眨起眼睛”(屠格涅夫2015:22)。这温暖宜人、万籁俱寂的月夜之下,别尔谢涅夫漫步花园,“倾听着和期盼着”。正因为别尔谢涅夫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不向外人流露情感而专心于研究的人,屠格涅夫借清爽安静的月夜,展现沉醉爱情的别尔谢涅夫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对叶连娜升起的温柔情感——他一念及叶连娜,这一切猛然间的感慨都不复存在了:只剩下夜的清爽和月下漫步的那种令人兴奋的感觉(屠格涅夫,朱小超译2015:23)。这个温暖宜人月夜里的情思,展现出了别尔谢涅夫形象的温情一面。
也是在这样一个皎洁的月夜,舒宾在拒绝朋友别尔谢涅夫之后又出门追赶他,并向他、向自己潜在情敌坦白道:“我……不管你如何看待我……我……行了!我喜欢上了叶连娜。”(屠格涅夫,朱小超译2015:24)在月光中,他脸庞的泪水映着月光,不过他面孔上反而露出微笑:“目前我正失去了理智,不过,我的的确确喜欢上了叶连娜,而叶连娜喜欢的却是你。”(屠格涅夫,朱小超译2015:25)舒宾由先前跟别尔谢涅夫置气,到向他坦白自己的情感,表现了他对朋友从吃醋到谅解的心理变化,也体现了他的单纯与善良。正如屠格涅夫对舒宾的描写:“由一棵大树黑影中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出现了光着脑袋,披散着头发,带着一身皎洁月光的舒宾。”(屠格涅夫,朱小超译2015:23)皎洁的月光不仅从侧面体现了舒宾心理的变化,而且展现了他纯洁善良的形象。
在《前夜》中还有一处关于月亮的描写,也从侧面展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一行人去游玩的时候,叶连娜内心充满无限善意,她不只希望把英沙罗夫,也希望把别尔谢涅夫,经常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时候她的感情还不是很确定。回去的路上,叶连娜与英沙罗夫同在马车里,她的情感已发生微妙变化:她一直默不作声,觉察到自己白天所经受的感情已经没有了,但是替代这种感情的是其他的什么呢,她也不清楚。“辽阔的天空,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着。”(屠格涅夫,朱小超译2015:78)这就是此时此刻两位主人公的心理写照——模糊的不确定的心态,彼此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有些忐忑不安。而当“月亮总算是露出来了”(屠格涅夫,朱小超译2015:78)的时候,虽然它晦暗、呈现出血红色,但总不再是“被一层薄雾笼罩着”的状态了。月亮出来了,叶连娜也终于和英沙罗夫交谈了起来,打破了车里无言的尴尬境地,终止了英沙罗夫内心的忐忑。虽然她只问了他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但是英沙罗夫却是非常高兴。这里,晦暗、血红色的月亮的出来,折射了叶连娜的心理状态:她对自己的情感有了清晰认识,于是不能再忍受尴尬的无言,随便问了个问题;然而,尽管她打破沉默,却依然还不明了他的心意。
(2)创造特定氛围,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短篇小说《幻影》创作于屠格涅夫人生低谷时期,作家在其中塑造出一个叫做爱丽斯的幻影,带着“我”四处游历。屠格涅夫写幻影之诞生:“皎洁的月光在地板上倾泻一条长带,那儿生出了幻影。”(王安荣,董锋2016:108~109)幻影形象诞生于倾泻的月光,表现出作家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元素。作家承认:“这是一种精神含糊的图景,这个图景是由我的过渡时期的、十分痛苦的抑郁心情所引起的。”(王安荣,董锋2016:108~109)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叙述过程中定期描绘月亮,例如:“月亮低低地站在天空中,直视着我的眼睛。它的光芒——白如粉笔,躺在地板上……能够清晰地听见一种奇怪的声音在不断重复。”“幻影静静地向前晃动,像烟雾一样,轻轻地波动,一切都混合在一起,———然后月亮又在平滑的地板上静谧地显露出了白色。”(Тургенев 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Призраки //azl.ib.ru/t/turgenew_i_s/text_1260.shtml12018-05-04)一方面,屠格涅夫以月亮创造神秘氛围,因为正是在神秘的月光背景下才出现幻影爱丽斯:“月亮的踪迹在地板上悄然升起,伸直,轻轻地向上回旋……一位白人女子像透过烟雾一样,站在我面前,一动不动。”
另一方面,作者借助月亮以及月景描写,使得这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具有现实可信性:“是的,是她,我的夜间客人。当我走近她时,月亮再次闪耀起来。”当习惯于幻影爱丽丝并不再恐惧之后,“我”和她游历到了德国:“就是它,这个传奇的地域!在施威秦根正是这样轻雾一般的月光让我印象深刻。轻雾一般的月光倾泻于四周,并且山峦越是分散绵延,月光越浓厚。”(Тургенев 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Призраки //azl.ib.ru/t/turgenew_i_s/text_1260.shtml12018-05-04)
有别于《幻影》中月亮营造的神秘氛围,爱情三部曲之一《阿霞》中的月景则创造了美好安宁的氛围。恩·恩先生的叙述以回忆的形式展开,他对月亮与小城的描述,宛若两者间存着一种暧昧情调:月亮好像从明净的天空里凝视着这个小城;这个小城感觉到它那种凝视,敏感而平静地立在那儿,全身沐浴在月光里,那种宁静的,同时又微微地激动着灵魂的月光里。(屠格涅夫,萧姗译2012:4)。在恩·恩先生的描述中,月亮具有主动、俯临的姿态,欣赏着天空下的小城,而小城温顺娴静,像敏感的少女,静谧地感受着月亮投射的光芒。二者如同一对情愫初生的恋人,在夜空下传达彼此的心意。在小城欢度的时光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年近半百的恩·恩先生却始终记着自己是在这样明朗的月光下的小城里恋爱过,曾经近距离地触摸过幸福。在他的记忆里与阿霞的那段爱情是美好的,静谧的,难以忘怀的。他叙述中的月亮创造了柔美安宁的氛围,恋爱的氛围,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恩·恩先生内心柔软的情感。屠格涅夫不吝笔墨地描绘月景,展现恩·恩先生对逝去的美好爱情的记忆。
小说《三次偶遇》是屠格涅夫早期浪漫主义作品,是以偶遇为故事线索展开叙事的。叙事中,“我”与女郎的每一次偶遇几乎都伴随着月亮,月亮塑造神秘、朦胧而又美妙的氛围,同时投射了主人公内心之情绪。第一次偶遇发生在意大利,那天,夜晚“明亮,绚丽而又壮美,犹如一个青春少女。月亮分外地明亮……;黑魆魆的阴影清晰地显现在被月亮照亮的黄色的大地上”。(屠格涅夫,顾根生等译2000:189)在美不可言的月夜下“我”遇到了令“我”难以忘怀的美人儿:月光径直洒在阁楼的外墙上,洒在她向我露面的那扇窗户上,啊,天哪!她那对又黑又大的眸子在月光下闪现着妩媚动人的光芒!(屠格涅夫,顾根生等译2000:190)月光营造了美妙的相遇情景的氛围,渲染烘托“我”对神秘女郎留下“无法用语言描绘的强烈和深刻”的印象,投射出“我”内心对她的喜爱之情。第二次偶遇发生在洒满月光的俄罗斯小村庄花园里。不同于第一次偶遇时的月景,这次的月景静谧中带有朦胧感:苹果树下可以看见“湛蓝温柔的夜空和从天空泄下的朦胧的月光”(屠格涅夫,顾根生等译2000:187);菩提树“沐浴着恬静而又皎洁的月光,呈现出一片朦胧的绿色”(屠格涅夫,顾根生等译2000:187)。“我”的心情,亦如那偶尔被一朵朵薄云遮住的明月——时而朦胧,时而皎洁,既有“一种说不明白的感觉”,又有“像对幸福的往事的怀念”(屠格涅夫,顾根生等译2000:188)。“我”直愣愣地站立在这座沐浴在月光和露珠之中的寂静的花园前,心潮起伏。在这里,月光不仅折射着主人公心理的变化,呼应主人公“我”内心世界不明不白、神奇莫测、超乎寻常的感受,也渲染了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气氛。正是在这样的月夜氛围下,曾经给“我”留下“无法用语言描绘的强烈和深刻”印象的女郎再次出现。月夜下再次出现的女郎让“我”倍感神秘,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不同于第一次偶遇后的不了了之,这次偶遇后“我”打算解开美人儿的神秘面纱,与她相识。但却未能如愿。之后,便有了第三次偶遇。不同于前两次偶遇,这次偶遇是“我”与女郎缘分的终结。如果说前两次偶遇,充满神秘与幻想,令“我”甜蜜、幸福;那么这次偶遇,却充满感伤与破碎,令“我”沉重、悲伤。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与女郎偶遇,让“我”了解到她与那位神秘男子的悲剧爱情故事,也让“我”明白“我”和她之间的不可能。“这个女子像梦幻一般在我面前出现,又像梦幻一般从我身边离去,而且永远消失了。”(屠格涅夫,顾根生等译2000:220)所以这次,叙述者并没有向受叙者描绘偶遇时的夜晚景色,投射“我”内心喜爱之情的月亮也不再出现。
2.月亮的象征意义——爱情与幸福
屠格涅夫在景物审美形象塑造中偏爱描写月亮。尤其在讲述青年男女的恋爱时,似乎少了月亮,就无法写出爱情朦胧迷人的感觉。不论是《阿霞》中阿霞和恩·恩先生没有开始就结束的爱情,还是《罗亭》中娜塔莉亚和罗亭刚开始就结束的爱情,还是《贵族之家》里拉夫烈茨基和莉莎有情人被迫分离的悲剧爱情等,屠格涅夫都细致幽美地借助月亮展示恋爱中人的情愫。
可以说,屠格涅夫笔下的月亮是小说中爱情萌芽的见证,是幸福的化身。爱情三部曲之一《阿霞》里主人公阿霞和恩·恩先生就是在一个被月光沐浴着的德国小城相遇相爱的。在被这样的月光沐浴的小城中,阿霞和恩·恩先生一见钟情,暗生情愫。在阿霞和哥哥加金送别恩·恩先生时,阿霞喊了一句“您走进月光里面,您把它打碎了!”(屠格涅夫,萧姗译2012:13)但当时送别的时候还未出现阿霞所说的“月光”,小船四周都是“黑魆魆的波浪”。从阿霞见到恩·恩先生后的一系列举动:突然低下头、假装去睡觉其实是驻足窗前,在明月照耀下窥看他们等等,到那句临别时突然冒出来的“您走进月光里面,您把它打碎了!”,都表明阿霞喜欢上了恩·恩先生。恩·恩先生走进的不是月光里,而是阿霞的心田,他打碎的也不是月亮的清辉,而是阿霞的心绪。而阿霞的出现也给失恋的恩·恩先生带来了甜蜜与幸福。当他渡船到对岸,隔岸眺望兄妹两人时,看见“月光像一道金桥似的伸到河对面”(屠格涅夫,萧姗译2012:13)。回到家中的恩·恩先生在一番思想斗争后,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种幸福的感情让他笑出了声,使他不禁自问“我是不是又恋爱了”.
在《罗亭》中,罗亭与娜塔莉娅于花园里秘密约会。在“半轮残月透过疣桦黑蒙蒙的枝叶间隙,洒下金色的清辉”(屠格涅夫,戴骢译2015:83)的丁香亭中,他们彼此表露了对对方的爱意。月华如水,在月光的照耀下,他们是幸福的。
《贵族之家》中拉夫烈茨基与莉莎在瓦西利耶夫村度过了美好的一天,两个人的感情又更进了一步。在他们相互送别的时候,刚刚升起来的月亮照在她的脸上,吹来一股芬芳香气的夜间的微风吹拂着她的眼睛和脸颊。她觉得很愉快:她的一只手撑在车门上,紧挨着拉夫烈茨基的那只手。他也觉得今天这一切都很愉快。这一天后他们“已经是朋友了,不是吗?”他们的感情已经像那刚刚升起的月亮一样,慢慢变得清晰起来。与莉莎互相表白之后,拉夫烈茨基非常快乐,他去找列姆分享他的幸福。列姆的屋里没有点灯,“初升的月亮斜射进窗内”,空气也仿佛富有感情,“在响亮地震颤着”(屠格涅夫,戴骢译2015:263)。遍洒清辉的月亮已经升起,那是男主人公已经降临的幸福爱情。
《三次偶遇》中,“我”与神秘女郎在静谧温柔的月夜下相遇。月亮与月光的描绘,无不投射出“我”对女郎的喜爱之情。夜晚“明亮,绚丽而又壮美,犹如一个青春少女。月亮分外地明亮…… ”(屠格涅夫,顾根生等译2000:189),“月光径直洒在阁楼的外墙上,洒在她向我露面的那扇窗户上,啊,天哪!她那对又黑又大的眸子在月光下闪现着妩媚动人的光芒!”苹果树下可以看见“湛蓝温柔的夜空和从天空泄下的朦胧的月光”(屠格涅夫,顾根生等译2000:187);菩提树“沐浴着恬静而又皎洁的月光,呈现出一片朦胧的绿色”(屠格涅夫,顾根生等译2000:187)。“我”的心情,亦如那偶尔被一朵朵薄云遮住的明月——时而朦胧,时而皎洁,既有“一种说不明白的感觉”,又有“像对幸福的往事的怀念”。前两次偶遇,时而皎洁,时而朦胧的月亮象征着“我”内心深处对月夜下相遇的神秘女郎暗生的情愫,投射出“我”对女郎的喜爱之情,于“我”而言,这月亮即象征着幸福。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屠格涅夫小说中,月亮除了最基本的指示时间功能,还有另外两个艺术功能:描写人物形象,从侧面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创造特定氛围。另外,在屠格涅夫笔下,月亮还传达了他对于人生和幸福的思考,在他的笔下,月亮具有象征爱情与幸福的意义。
- Номинальный и реальный эффективный обменный курс Китая продолжал сокращаться в июне
- В Пекине выпущены памятные конверты, посвященные 70-летию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ипотношений между Китаем и Россией
- Б. Джонсон вступил в должность премьер-министра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
- В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 Румынии произошли важные назначения
- Ливийцы должны играть ведущую роль в политическом процессе в Ливии -- китайский дипломат
- В первом полугодии отмечен значительный рост импорта в сфере трансграничной электрон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Китая
- Цветущие поля рапса в провинции Цинхай
- Китай обещает снисхождение к беглым преступникам, сдавшимся в руки правосудия
- Лян Хуэйлин встретилась с делегацией во главе с губернатором Камчатского края Солодовым
- Пропускная способность аэропорта Харбина достигла нового пика
- Сербия и Казахстан укрепят связи благодаря 10 подписанным соглашениям
- Главы МИД крупных европейских стран обсудили вопрос Украины и будущее Европы
-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ь КНР призвал Совбез ООН к решительным действиям на Среднем Востоке
- Китай готов вместе со всеми сторонами строить справедливый мир общего развития -- МИД КНР
- В Шри-Ланке привели к присяге новый кабинет министров
- Премьер Госсовета КНР призвал к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у высококачественного жилья для более 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удовлетворения нужд населен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