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
通常,主楼的后门带有凉台直通后花园。始于彼得大帝时代的园林呈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最初俄罗斯庄园的后花园为法国式:严谨、简洁、精心雕刻。有准确的轴心和轴线。后花园通常有一条通往主楼正门的大道,中间部位通常是一个圆形花坛,若干林阴小道呈放射性由此延伸出去。花园里有布置得井然有序的雕像、花坛、带精美的几何图案的草坪,以及修剪得十分整齐美观的小树丛。这里的一切都是规整、对称、遵循着严密的逻辑规律。树木一排排整整齐齐,主路两旁和半圆形的花坛两旁雕塑婷婷玉立。
这里不仅供人休闲游憩,还种植蔬菜、水果和花草。当时的花园反映了自然规律,屈从于人的机械规律和智慧原则。这种花园中一般为简单的几何图形,树木常被修成奖杯状、球形、金字塔形状等。花园中各式亭台楼榭掩映于密林之中。因此,俄罗斯经典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主人公“乌托邦式”的追求和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是这种影响参观者的情感与理智的追求——将两种体系的花园风格联合起来。崇尚自然的俄罗斯人在园林艺术中力求做到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远离尘世的烦嚣,置身于满眼是精心培育的奇花异草、星罗棋布的水池的俄罗斯花园里,你会感到心旷神怡,宛如漫步于人间天堂。
雕塑
花园中备受关注的是雕塑布局。花园的雕塑不仅是一种装饰,同时它也赋予了花园宏大的规模,而且也履行着一定的思想任务:雕塑使参观者不自觉地接受了欧洲上层社会的世界观和自然观。花园的雕塑一般是关于希腊神话主题和情节,因此俄罗斯人的思想与西欧神话和象征体系融会贯通。花园中的雕塑布局通常是关于神话、四季、人的活动等内容,也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或是沙皇的半身塑像等。
音乐
对土地、花园、树木、自然有着强烈崇拜情绪的俄罗斯庄园人,时常在庄园里张灯结彩,举办化装晚会,进行戏剧表演。作曲家们常常为花园谱写新曲。花园体现了贵族地主的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贵族生活中音乐被视为良好教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许多贵族庄园中时常响起音乐。外省地主经常邀请客人,庄园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与他人交往中消磨过去的。举办歌舞晚会,演唱流行的法国和意大利浪漫曲,晚会上演奏肖邦、莫扎特等作品及浪漫曲。在钢琴或乐队的伴奏下演出话剧。乐队常常会演奏俄罗斯民歌,但老爷们更喜欢严肃的古典音乐。
19世纪家庭音乐会的流行体裁是浪漫曲。浪漫伤感是当时诗歌的主题,音乐家比较善于将这些诗歌谱成曲子。无论对作曲家还是演唱者来说,这一声乐形式重点在于体现诗词的深刻情感。俄罗斯浪漫曲的旋律简单自然,因为这些浪漫曲吸收了俄罗斯民歌的宽广音域,及俄罗斯诗歌语言的丰富音调。
传统的庄园家庭舞会始于波兰舞(波罗乃兹),尽管作为第一只舞它具有一定的正式性,但没有固定的人数,没有严格的舞姿,几乎适合所有的人。第二段舞是华尔兹。19世纪初期,华尔兹享有自由、热情舞蹈的美誉。实际上,它以浪漫抒情、接近自然区别于旧时的严格舞步。华尔兹是最适合于年轻人的时尚舞蹈。舞会的高潮舞蹈是马祖卡舞。这时参加的人数很多,舞曲伴有男声独唱。跳马祖卡舞时,要求男伴舞姿轻盈,跳跃时双脚脱离地面完成三次相碰。这时舞伴的选择一般出于兴趣或爱慕。舞会的结束舞是法式舞蹈——利蒂荣舞。这是一种游戏舞蹈,形式多样,轻佻放纵。显然,当时贵族庄园里的舞会具有严格的程序。

音乐晚会除显示主人高雅的情趣外,贵族老爷旨在使子女较早地形成审美趣味和音乐天赋。贵族子女从童年时起就开始学习音乐,而且认为这是时尚的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贵族之家的孩子从五六岁时起就开始学习舞蹈。这一学习过程较类似于运动员的刻苦训练,不仅能使年轻人舞姿灵巧、动作自信、身材轻盈,而且最主要的是以优美的肢体言语来展现良好的教育。
二、俄罗斯庄园的文化生活
19世纪的贵族的教育为传统的家庭式教育。家中一般雇请法国或英国家庭教师。通常学两至三门外语,各门学科的入门教程。如俄语、文学、历史、舞蹈、马术、剑术等。男孩子五岁左右时,请家庭教师,13岁左右时请专业教师。除家庭教育外,当时的贵族子弟还可以去私立学校或国立学校。私立学校像家庭教师授课一样,没有共同的大纲,没有统一的要求。大多数贵族按照传统让孩子到部队服役。从1805年开始,在彼得堡、莫斯科和一些外省城市开办了初级军校。招收7-9岁的孩子,军校读完7年之后,在中等军官学校继续就读。走军事仕途对许多贵族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一个人的生平记录中没有这一项,需要做出专门的说明,是因病抑或残疾。
贵族小姐的启蒙教育也是在家里获得的:童年时一般是奶娘教育,然后是家庭教师。贵族老爷认为女孩子受教育是必需的,所以即使没有资金雇请家庭教师,他们也会送孩子去国立或私立的寄宿学校学习。在寄宿学校里,作为特别的课程,老师要讲授各种上层社会的礼节:迎送客人,答应他人邀请,根据他人的请求演奏钢琴,看望亲戚朋友等。一般说来,女孩子受两种礼节教育:一是用于出席公共场合,一是用于日常生活。第一类适用于婚前,第二类则适用于婚后。
待客
成家之后的外省贵族大部分时间从事家业经营或与邻人交往。俄罗斯的待客传统中,贵族地主过着开放的悠闲生活,热情的主人每年招待不计其数的客人。客人或是小住几日,或是临时拜访。庄园中互相拜访是常有的事。招待客人时,主人通常陪客人聊天、散步,在庄园里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其中包括宴请、打牌或演奏乐曲。对庄园主来说,如何待客是一件事关自己声誉的大事,因此主人总是在待客上煞费苦心,乐此不疲。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作家的笔下不乏此情境描写。
打猎
打猎是贵族男人们最热衷的一件大事。打猎需要提前作好准备。为此家里通常有从事此道的专门佣人、马匹、狗群。狩猎一般在深秋季节,通常猎捕野兔、狐狸或是鸟类,很少捕狼或熊。主人的捕猎有一整套程序:跟踪、追捕、飞奔,最后获得猎物,或一无所获。捕猎后归来的主人,一般在火炕上取暖、进餐、饮酒,与人交流,尤其愿意向女眷们吹牛。打猎时激动人心的戏剧性变化会在他的脑海里萦绕许久不肯散去。
平心而论,俄罗斯庄园的美实是令人赞叹。它尤其体现了人对于大自然的极度爱护,那顺应环境、精心设置的园林,所有种植只与当地气候相宜的草木,让人在其中驻足的感觉惟有舒适。由森林到田野,到庭前树丛,再到屋前花圃,仿佛很自然地逐渐由一个地带过渡到另一个地带,朴实而单纯。即使是庭前的树丛,惟见白杨夹道,丁香扑鼻。屋后的花圃,绝非只有大红大紫刺人眼帘,一切都在自然朴素之中。河边湖上,三两凉亭点缀其间,偶有游廊相连,大多为曲径通幽,林阴小道,使人流连忘返。那广袤无垠的原野,挺拔傲岸的白桦;波光粼粼的小河,静谧优雅的池塘;还有秋之阳,冬之雪,春天的百合,夏日的紫丁香;无不引人无限的遐想。尤令侨外游子萌发对故国的怀念。布宁(1870 1953)定居国外多年,仍持续不断描绘昔日的旧园,不使挽歌断成绝唱,终以继承和发扬了散文中之“俄罗斯古典传统”而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

看那形式各异、风格独具的楼舍,那里面的人家,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笔下诸多主人公,他们的起居活动和文化创作,楼内舍下浓浓的乡情、凉台桌上的俄式茶炊,灯下的诚挚夜谈,还是传达出俄罗斯生活古老的传统。作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1826 1889)曾概括指出屠洛涅夫一系列“贵族之家”小说的“套套”:每一部小说都有贵族庄园,每一座庄园都有玫瑰花丛,每一簇花丛下都有一个俏丽的小姐在等待着一个英俊的青年。他还点明,书中主人公们的生活,白天是“什么果子酱啦,奶油啦,晚上就是夜莺!”这里虽然语含揶揄,却也准确形容了屠氏的创作反映出庄园里生活的温馨,表明了屠氏确系贵族庄园的歌手。那是无可讳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