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来自北京市的千余名小学生齐聚北京八中,赶考“神童班”。北京八中今年招收的是第十九届少儿班学生,此前,该校已培养出439名少年大学生。与往年相比,今年报考少儿班的人数大致与往年持平。参加考试的大都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太小,一些孩子并不清楚这次考试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结伴而来的同学之间一路上打打闹闹,看上去很轻松。记者上前询问考前是否复习,孩子们纷纷回答:“也不知考什么,没什么可复习的。”
相比之下,家长们的神情就紧张得多。有的不断叮嘱孩子“别紧张”,有的不停鼓励孩子“加油”,还有的隔着一二十米远扯着嗓门提醒孩子别进错了考场。除父母外,还有爷爷、奶奶前来送考的,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校门看着孙子、孙女进考场,久久不愿离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们之所以热衷少儿班,有些确实是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智力超常,“不试一下太可惜”。还有一些则是希望孩子用4年时间完成8年学业后直接参加高考。另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则是“带孩子过来见见世面”。
超常儿童家庭有三大特点
针对少儿班学生,北京八中曾进行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超常儿童家庭具有“晚”、“高”、“早”三大特点。
“晚”是指家长生育年龄晚,即父母双方的平均育龄在30岁左右,有一届少儿班学生基本都属于晚育的孩子。据分析,父母30岁上下时,生理发育已经很成熟,这时怀孕,对孩子先天发育十分有利。而且,夫妻共同生活了若干年,比较和谐,孩子出生后,双方都有可能拿出较多时间放在家庭教育上。
“高”是指家长文化水平高。对某一届少儿班调查显示,97%的学生父母中,起码有一方为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父母文化水平高,通过学习可以迅速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指导孩子学习时,更容易走上科学教育的轨道。
“早”是指家长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早。有一届少儿班学生,家长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的平均年龄是2.6岁。由于智力开发多从识字开始,孩子较早掌握了阅读本领,从而使大脑自主开发的速度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