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俄语语言文学考研攻略之上海外国语大学(三)
2015-07-03 09:29:23

  编辑点评:上海外国语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培养涉外型、应用型、具有高级外语水平又有专业知识,以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多科性的外国语大学。

  5、导师情况

  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李勤,男,1955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出版《现代俄语复合句学》等专著、编著和译著8本,发表《俄语主从复合句》等论文近四十篇。论文《论俄语不确定/确定范畴》获1996—1997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俄语不确定/确定范畴:语言手段及其言语功能》得到俄罗斯语言学界的高度评价。

  本学科的主要学术骨干:

  郑体武,男,1963年5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

  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普希金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第二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获得者。

  冯玉律,男,1939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

  吴克礼,男,1940年5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祖礼,男,1939年12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

  陆永昌,男,1950年7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

  季元龙,男,1951年5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汪宁,男,1954年8月出生,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洁,男,1962年1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苏祖梅,女,1963年2月出生,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章自力,男,1965年3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杨明天,男,1969年7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婷婷,女,1970年11月出生,博士,讲师。

  6、实践机会

  开展学术活动。学校从2000年开始,明确规定研究生在中期考核时必须发表过一篇论文。学校在2000年、2001年、2002年成功举办了三届研究生学术节,出版了两本研究生学术论文集,共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两年多来,研究生在《外国语》、《中国翻译》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等50余部,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20余项,近百人次参加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1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每年都有5名以上的三年级学生以公派或校际交流的方式赴俄罗斯高校插班进修。长期合作的俄罗斯学校有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和莫斯科大学。另外,俄罗斯教育部在俄语系设立了俄语中心,莫斯科国立大学也开设了莫大文化教育中心。

  7、就业前景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上外学生,受到社会各用人单位的普遍关注和好评。上外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土壤和多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良好的环境。上外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所展示出来的扎实理论功底、丰富学识、团结协作、勇于开拓进取和不断自觉“充电”的精神,正是他们获取事业成功的秘诀。一届又一届的上外毕业生,活跃在政府的外交外事等部门、新闻媒体,国家大中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等各行各业的重要工作岗位上,以他们出色的表现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在教育部的相关统计中,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列全国各高校前茅。许多涉外单位、大型涉外企业、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等定期来我校面试、招聘,我校学生成为它们选择人才、贮备人才的首选。社会上也逐渐形成了“上外的学生好找工作,上外的学生找到的工作好”这样的共识。“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是对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最为恰当的概况。

Автор :    Источник : 沪江俄语    Редактор : Чжан Жуй
Поделиться: